東方日報B1:中美貿談料下月見成果
2025年05月12日 00:05
東網電視
更多新聞短片

中美展開關稅戰,已嚴重影響兩國商品貿易。
市場期盼逾月的中美經貿會談,在過去周末以至母親節如期展開,即使外界對雙方代表終於坐上談判桌「鬆一口氣」,但對實際收穫卻未言樂觀。普遍預期中美對話若能順利取得共識,可望為雙方對談進一步鋪路,或如中資券商龍頭中信証券所言,由中美貿談破冰開始,再建立對話機制,以至圍繞雙方關切的核心問題博弈,才會逐步進入貿談「三步走」格局的關鍵階段,澳新銀行也預料,中美雙方貿談成果或有待6月底才見真章。
據中信証券的推斷,今趟中美貿易談判進程或可總結為「三步走」模式,初步接觸只是剛開始,第二步或將圍繞美國如何在單邊關稅上作出讓步、如何建立常態化的對話機制進行溝通,若後續中美經貿談判進入第三步,即實質性的談判階段,可能出現複雜性。從目前美方姿態來看,本輪美國與各國的貿易談判已不僅聚焦於關稅削減或大宗商品採購,更重視非關稅壁壘、補貼政策與市場進入制度等議題。
在該機構的中性情景測算,假設年中開始美國將對華關稅降至60%左右,則今年美國加徵關稅對內地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影響分別為約8.4個百分點和0.9個百分點。樂觀情景下,今年中和第三季末分別將關稅稅率降至60%、34%的話,美國加徵關稅今年對內地出口和GDP的拖累會縮小至7個百分點和0.8個百分點。
不過,據其極端悲觀情景下,中美雙方年內未能達成降關稅的成果,且海外部分經濟體受美國影響也對內地加徵關稅,同時美國對全球多地加徵關稅導致整體貿易需求放緩,3方面壓力對內地今年出口和GDP的累計負面影響恐高達17.4個百分點和1.9個百分點。
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有份撰寫的報告指,是次貿易談判或為美國暫停徵收報復性關稅提供下台階,尤其是4月9日至10日對華再狂增關稅稅率91%,最終達至145%。但該行估計,美國可能會維持4月2日對華貨宣布加徵34%「已折扣」的對等關稅,因此連同之前附加20%關稅,稅率或將維持至少54%,目的是確保美國減少對華進口的依賴,以減少雙邊貿易逆差。
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也預測,今年下半年中美雙方將漸進式降低關稅。如果雙方自6月起正式進入貿易互動,關稅協商有望逐步展開,下半年甚至可能在部分領域達成初步協議。儘管如此,他直言,美國對內地貨品關稅仍不會「清零」,未來將長期維持在30至40%區間。
中美會談是協議還是僵局,均對外貿與外資流動造成重大影響。可想而之,這場意義重大的中美談判,隨時撼動着全球經濟命運。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近日對外媒分析時坦言,最糟情況可能是中美之間不再進行貿易,恐造成全球經濟痛苦及不穩定。
反觀受惠經濟不穩的金價,卻漲勢未止。摩根大通分析師Greg Shearer料金價可能在2029年初達到每安士6,000美元,在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及各國央行持續入市掃金的兩大因素下,黃金有望成為最大贏家。